关于 [刘索拉与朋友们]乐队

[刘索拉与朋友们]乐队是国际知名,由十几位最优秀的顶尖级演奏家组成,被 英国专业界评为最顶尖的世界音乐乐队。此乐队在国际上曾有“中国式的迷幻” 之称。
它的前身是1997年在纽约成立的sola&friends,乐队由不同国籍的著名独奏音 乐家们自愿组合而成。原成员有:纽约著名爵士钢琴家Amina C. Myers, 著名 贝司演奏家、制作人 Fernando Sounders, 著名鼓手Pheeroan aKlaff 等著名 爵士摇滚音乐家及特邀的民族音乐家。
[刘索拉与朋友们]乐队是2002年在德国世界文化大厦的直接支持下建立的中美 联合乐队。乐队成员包括以李真贵为首的中国精英民乐家和原美国音乐家。
2003年该乐队在柏林的世界首演得到德国主要媒体的高度评价,南德日报称“刘 索拉不向西方古典与流行音乐投降”;“这样的全球化完全可以对西方置之不 理”。 随后,自2005年起,刘索拉开始全力打造本乐队的中国民乐队,立志于 突出中国民乐的新形象。并且以中国民乐队为主在西方巡演,媒体好评如潮。 多次作为西方重要音乐节的首推重点乐队。
乐队多次与世界著名乐团及艺术大师合作演出。诸如,与德国[现代室内乐团] (Ensemble Modern)共同演出了刘索拉创作的大型现代室内歌剧《惊梦》 ; 以及与非洲koffi koko舞蹈团,中国获奖舞剧[觉],以及美国著名爵士音乐家的 合作等。乐队也经常参与刘索拉的电影音乐录音。
自2005年起,刘索拉开始全力打造本乐队的中国民乐队,立志于突出中国民乐 的新形象,并以中国民乐队为主在西方巡演(主要成员包括以李真贵为首的打 击乐组和杨靖为首的琵琶组等)。乐队多次与世界著名乐团及艺术大师合作演
出,曾与德国现代室内乐团共同演出了刘索拉创作的大型现代室内歌剧《惊 梦》。近年来,由于著名吉他演奏家唐朝老五——刘义军以及丹麦国宝级打击乐家哥特莫徒生(Gert Mortensen)的加入,给这个七代源于中央音院的乐队带来了更加丰富的能量。
刘索拉——作曲家, 作家,人声表演艺术家:

生于北京,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著名作曲家杜鸣心先生。毕业后发表小说[你别无选择](1985)。同时在八十年代,她曾为国内多部影视及剧场作曲,音乐作品形式包括钢琴独奏,管弦乐队以及摇滚乐队。 87年应美国新闻总署国际访问学者项目邀请访美,同年创作了根据她同名获奖小说改编的中国第一部摇滚歌剧[蓝田绿海](侯德健录音制作),她本人作词作曲兼任演唱之一。 88年至2002年,刘先后居住伦敦和纽约,与世界各国著名音乐家及导演合作,在世界各大艺术节演出。94年在美国宝丽金唱片公司出版专集[蓝调在东方](Bill Laswell 制作),名列英美世界音乐排行前十名,为英美权威音乐杂志[Billboard] 聚光推荐;随后连续出版多部专集,包括[中国拼贴]、[缠]等。2002年,她受德国媒体文化部长的邀请为德国柏林世界文化大厦国际顾问组成员。此间创建了有当代音乐风格的[刘索拉与朋友们]中国民乐精英乐队,此后乐队常为欧洲各大音乐节中的聚光乐队,并参与了多项刘索拉的舞台和电影音乐作品。2006年,刘索拉编剧/作曲配器/导演/主演了大型室内歌剧[惊梦(2006年)]-由著名德国现代室内乐团联合 [刘索拉与朋友们]乐队在德国首演及世界巡演,除此,她还是本剧的服装设计;2009年,她编剧/作曲配器的室内清唱剧[自在魂],是她献给母亲的作品,由格兰美获奖指挥保罗席勒(Paul Hillier)与丹麦声乐剧院在英国伦敦巴比坎和丹麦皇家歌剧院首演。 2011年,她作为作曲和联合制作人,制作了日本无印良品音乐专辑[BGM16],[刘索拉与朋友们]乐队成员以极致的演奏参与了录音。2014年,刘完成了为民族器乐家们领奏而作的新大型管弦乐队作品。2015年这个由七代源自中央音乐学院和中国音乐院杰出音乐家组成的乐队完成了更加强有力的转型,包括吉他刘义军(唐朝老五)和打击乐哥特.莫滕森 (丹麦)的先后加入,并且在北京国际音乐节上演出的[中国击打]音乐会得到了媒体和观众的极大关注。
刘的音乐作品形式包括交响及室内乐,歌剧舞蹈戏剧及影视音乐,囊括古代及现代风格,曾被西方专业音乐评论界认为:“惊人完美的质地另人惊叹”。在她的文学作品中表现了各种风格的音乐元素:[你别无选择]中描述的中国现代作曲家;[蓝天绿海]中的摇滚乐手;[寻找歌王]中的民间歌手;以及最新长篇小说[迷恋咒]中的纽约即兴演奏家等。小说[你别无选择]从80年代至今被包括于大学和高中文学教材,自二十一世纪起多次在欧美举办的中国现代音乐节中被引用,成为描绘中国现代作曲家群的重要文学作品。刘的文学作品多次获奖。代表作的长篇小说还包括[混屯加哩咯楞](1991)- 英译文获英国比较文学奖; 及[女贞汤]等,她的作品有法,意,英,日等译文出版。并有多部关于音乐艺术与女性题材的畅销散文集, 诸如[行走的刘索拉]、[语音画]、[你活着,因为有同类]、[口红集]等。
刘曾获中国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8;上海文学奖/1985;电影音乐金鸡奖联合提名/1984;[八一]电影制片厂作曲联合一等奖;美国新闻总署国际访问学者/1987;美国哥伦布市特邀作家/1987;英国(BMG)贝塔斯曼音乐出版社成员/1991;美国爱荷华作家笔会荣誉作家/1992;德国文化媒体部世界文化大厦国际顾问组成员/2002-2006;柏林[过渡]世界音乐舞蹈节音乐策划/2005;柏林[中国文化回顾]音乐策划/2006;美国加大高级理论中心[设计中国]大师班联合策划/2009;TOV-Edition作曲家/2009 -;丹麦Edition-S音乐艺术出版社作曲家/2011 -;北京现代音乐节新音乐跨界国际研讨会策划/2011,2012;北京现代音乐节执行艺术总监/2012等。
刘的兴趣广泛,她曾与作家媒体人洪晃共同编剧和参演了宁瀛导演的电影[无穷动](2006);她的乐谱设计曾联合参展于建筑家张永和在柏林策划的设计展等;与张永和,艾未未等受邀设计无印良品环保袋;最近还友情客串了姜文导演的[一步之遥](2014)。与摄影家于捷合作了【刘索拉与朋友们在宋庄】声音影像展(2016)。她的乐谱设计首次个展【莫名 . 其妙】由英国艺术家杨迎生策展在798 東京畫廊展出(2017)。


受茱莉亚音乐学院委约多媒体管弦乐作品《雁鹤鸣》在茱莉亚「聚焦今日」中国音乐节闭幕音乐会上首演(2018)。

2017年乐队首次全国八城巡演。


评论:
媒体:
“刘索拉的《中国击打》让沈阳观众大呼过瘾”“岁月无痕、疯狂、个性、诚实”
乐评人孙孟晋:
今晚看了刘索拉与她的朋友们的现场,也是第一次看她的现场。发现之前对她的认识是以前的,她内心完全放松了,更多的把注意力在乐团的整体上。可以理解为一支将民乐带入现代语汇的团体,甚至不用标签于传统或者当代,当然也有学院派的,包括当代即兴。更关健的是乐器本身被付诸了生命,这些技术很强的乐手在整场音乐会中,也从对话逐渐进入融合。最后达到高潮,也非常好地融汇在一起—能量与自我。总有人会从壳里跑出来,那才有真正的自由。它无法定义,是玩的一种境界。
各地网友微博留言:
“感谢每一位艺术家,武汉完美落幕,真的是嗨到爆,辛苦了”
“好的音乐引人入胜并带来思考,被刘索拉圈粉”
“可以说是非常激动了,刘索拉和朋友们,上天赐予的美好,只可惜没能早点遇见,太有趣了这群疯子”
“感谢您和您的团队,在今晚给我的耳朵带来了完全不一样的音乐感受”
“
很震撼!每个作品都很棒,拥有不同的灵魂”
“每一个细胞都在跟鼓声共振。每一个节奏都不需要经过我的耳朵,全都直接传递到全身了。”
“听过最棒的音乐会啦,大爱民族器乐”
“既感叹个个技艺精湛,也觉得能把这些组合在一起很神奇,听着听着就有一种回到最初的感觉”
”全场观众抖腿两小时,气氛嗨的不行。此刻觉得当一个酷女士非常棒了“
”
今夜不一样的盛京,刘索拉与朋友们以中国民乐为本,彰显的民乐的宽度,展现了高超的音乐技艺和精湛的表演,音乐才是“心之本位”,为沈城观众们奉上了一场视觉盛宴,演出精彩绝伦!“
”声王刘索拉和其王室成员。mamamyoulei~棒!“
”真像看了一场音乐节。。。禁不住站起来击掌!互相应着又互相飙演,有几瞬间有一种身临金庸江湖的感觉!爽!我跪了“
”他们在音乐中真实的自由着,自由的真实着“
2018年刘索拉15年乐队经验凝聚出的新书《浪迹声涯》即将出版。
以下是一些书中节选和乐队演出片段:
“在这个乐队,没有主角,没有配角。我们共同存在,用声音对话。”
《鼓乐行》- 刘索拉作曲
“逻辑性的极致和疯狂的总和,就是中国古代人的灵魂。”
《旋舞》- 刘索拉作曲
“练习即兴音乐是个漫长的人生经验,先是学会即兴对话,语出惊人,然后学会从身体里拿出“精性命之至机”的声音。”
《直线》- 刘索拉作曲,其中包括陈甦超和杨季尔的即兴演奏段落
“走回到中国打击乐弹拨乐的起源 - 仪式性和自由感;
走到未来, 用祖传的音乐来实现我们真正想追求的精神上的大自在;
在古老的灵魂中听到对当代的启示。”
《虎兔摇》- 刘索拉作曲
“一个以中国人为主的有能量的乐队,让年轻人听到中国乐器的声音也如听摇滚乐般的兴奋。
在一场两个小时充满技巧的音乐会里,不仅没有错误,并且每个人每个音符都光彩,每秒钟都带着能量”
《鸡狗跳》- 刘索拉作曲
“这个乐队里的这些人,是一些卡在转折时代之间的优秀音乐家,他们经过上个时代的束缚,又在经历这个时代的松绑,这一松一紧,其实是人性转折的一种折磨,也同时是音乐观转折的一种折磨,音乐观的改变,就是世界观的改变。”
《牛斗虎》- 传统中国民间打击乐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