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生於北京

1983-88
83年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師從著名作曲家杜鳴心先生。

 

畢業後為中央民族學院音樂系教員。兩年後成為自由職業者。
 

為國內多部影視及劇場作曲,音樂作品形式包括鋼琴獨奏,管弦樂隊以及搖滾樂隊。 84年由於電影音樂青春祭

獲電影音樂金雞獎聯合提名; 電影音樂「雷場相思樹」獲[八一]電影製片廠作曲聯合一等獎等。
 

85年發表小說[你別無選擇]。

 

評論選摘:

“中國第一部真正的現代派小說” (《中國50年文學作品》.1999.中國)
 

此小說的出版被列入北京作家協會1985年大事記中,並引起媒體的“劉索拉旋風”。此後小說獲得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1988)。從80年代至今被包括於大學和高中文學教材,自二十一世紀起多次在歐美舉辦的中國現代音樂節中被引用,成為描繪中國現代作曲家群的重要文學作品。

1985,小說[藍天綠海]獲上海文學獎。

評論選摘:
“她直接地把我們拉進了那一代人分裂的內心深處。” (《文化高燒》Jing Wang. 1999. 美國 )

為北京作家協會簽約作家。
發表小說[尋找歌王]等。

 

87年應美國新聞總署國際訪問學者項目邀請訪美七個音樂城市。為美國哥倫布市特邀作家。
 

87年創作了根據她同名獲獎小說改編的中國第一部搖滾歌劇[藍田綠海](侯德健錄音製作),她本人作詞作曲兼任演唱之一。

88-2002:

劉先後居住倫敦和紐約,與世界各國著名音樂家及導演合作,在世界各大藝術節演出。
1991年為英國(BMG)貝塔斯曼音樂出版社成員;

首發長篇小說[混屯加哩咯㘄](香港. 突破出版社)
隨後此書的英譯文(chaos & all that) 獲英國比較文學獎, 英文版的評論包括:
“一個用非凡大世界中的彩色碎片畫出來的精彩萬花筒… 一部對於中國人或西方人來說都豐富的文學性小說。 (Publishers Weekly / 美國出版周刊。1994. )
“… 這部快捷聰穎的小說 (混屯加哩咯楞) 令人頭腦旋轉。有力、熱鬧、憂鬱,筆觸尖利。” (《Kirkus 評論》 1994. 美國)
“她的寫作風格體現得更為明顯--- 大膽,自信, 在藝術的複雜性上,就好像立體派的繪畫或者是爵士樂中的即興重複. ” (《推薦書目》 Mary Ellen Sullivan. 1994.美國)

1992年為美國愛荷華國際作家筆會榮譽作家。

1994年在美國寶麗金唱片公司出版專集[藍調在東方](Bill Laswell 製作),名列英美世界音樂排行前十名,為英美權威音樂雜誌 [Billboard] 聚光推薦, 稱其為
" ...對於耳朵不拘泥於任何界限的人來說,這無疑是一種令人興奮的新流派的醞釀。" (《Billboard》美國-英國. Spotlight 聚光燈. 1994.)
媒體評論包括:
“ ...把 音樂推進到一種最無人探知而又偶然被探知的流派:一種有潛力能跨越階層、地理、文化和時代等限制的流派…一種音樂流派和文化的結合體- --一種世界的狂想。" (in "Spotlight" . 美國. 1994;)
“唯一有資格在新奧爾良爵士樂節演奏的中國音樂家。” (《紐約新聞》1995 美國)

她連續出版多部專集,包括[中國拼貼]。

評論選摘:
“ 索拉運在一種傳統文化的音樂的內部,著重強調了它本身的不同…音色豐富而富於表現力… " (《紐約時報》Neil Strauss 1995 美國)。
此作品現已包括在紐約茱莉亞音樂學院教程中。

隨後出版的專輯包括[纏],[六月雪]、[隱現]等。
1999年[劉索拉與朋友們]美國樂隊回國參加北京和上海爵士音樂節。引起巨大反響,中央電視台攝製了紀錄片[先鋒的歸來]。

2000年與中國打擊樂協會會長李真貴先生聯合舉辦[新民族大樂隊]實驗性音樂會。第一次把中國民族音樂家引進新音樂的實驗中。引起媒體的關注。

 

此期間創作的電影音樂包括英國BBC大型紀錄片等。
 

在香港首發[大繼家的小故事](當代中國文庫精讀. 明報出版社. )
在中國發表散文集[行走的劉索拉](崑崙出版社。2001)此書進入亞洲周刊排行榜。



2002-2009:

2002年回國為法國品牌卡地亞演出新風格的音樂會,

評論選摘:
“中國爵士和搖滾音樂的女皇” ([鳳凰衛視] 2002 香港)
02年在中國成立了[劉索拉與朋友們]中國樂隊。進駐798工廠區,在798為樂隊建造了錄音和排練的工作室。

業餘愛好:工作室的室內創意裝修與楊小平先生聯合獲時尚家居特別獎項。

02年受到德國媒體文化部長的邀請為德國柏林世界文化大廈國際顧問組成員(2002-2006)。這是繼歐洲作曲家李. 蓋提任期之後,德國世界文化大廈邀請的第二位國際作曲家席位。

03年[劉索拉與朋友們]中美樂隊,在柏林首演系列音樂會

德國媒體摘選:
" 劉索拉在尋求避免向西方古典音樂和流行音樂徹底投降的道路,當劉索拉和她的靈魂姐妹amina在台上翩翩起舞時,….. 一切都清楚了;這樣的全球化完全可以對西方置之不理。 " ([Suddeutsche Zeitung].[南德日報].德國.2003.)

03年發表長篇小說[女貞湯]/([大繼家的小故事]大陸版)
評論摘選:

“一道跨越時空、橫貫中外、吸納百家、串聯人鬼的先鋒靚湯... 氣息撩人,誘惑非凡,…劉索拉絕豔之作。”(查建英-駐美作家,文學批評家)
“在歷史與神話之間,在現實與未知世界之間,一部出色的小說輕鬆地運用不用的風格和語言-戲劇,電影,紀錄,古典文學,聖經… 一部可以與世界對話的中國家庭的史詩。 ”(Maria Rita Masci - 意大利翻譯學家2003 )

2004年,樂隊參與了由高燕津子羅莉莉編劇演出、劉索拉作曲的獲獎舞劇[覺]的現場演奏。

 

2005年 為柏林[過渡]世界音樂舞蹈節音樂策劃人。策劃了[反叛者音樂會系列]。邀請的音樂家包括蘇珊.迪漢姆,約翰.縱,庇佑.拉斯維爾,柔斯維爾.拉迪等。同時,[劉索拉與朋友們]樂隊作為以中國民樂為主的樂隊出現。

評論摘選:
“她不把她的音樂理解為是“世界音樂”或是一種綜合體,而是一次徹底尋根的歷程。… 這是一種身體的音樂,又是一種自我審視(深思默念)的音樂…”(法蘭克福總匯報  . 2005年6月3日)
“傳統重新主宰了劉索拉 ... 中國式的心醉神迷” (南德日報  2005年6月9日)

 

此後樂隊常為歐洲各大音樂節中的聚光樂隊,並參與了多項劉索拉的舞台和電影音樂作品。
 

業餘愛好:與作家媒體人洪晃共同編劇和參演了寧瀛導演的獲獎電影[無窮動]。
 

2006年,劉索拉作為柏林[中國文化回顧]音樂策劃,策劃了[你別無選擇]音樂會,音樂會曲目包括了她大部分同班同學的作品,諸如:郭文景,葉小剛,陳其鋼,瞿小松,周龍,陳怡,張麗達等。由德國現代室內樂團演出。
 

同年,劉索拉編劇/作曲配器/導演/主演了大型室內歌劇[驚夢]-由德國現代室內樂團聯合[劉索拉與朋友們]樂隊在德國法蘭克福首演及柏林、香港(2008)演出。她還是本劇的服裝設計。

演出評論摘選:
“劉索拉把故事構造在驚人清晰和緊湊的語言結構中:… 在由中國樂隊和演員組成的名為[劉索拉與朋友們]的樂隊與(德國)現代室內樂團緊密合作中,創造了一個由音樂家演出的作品… 當前,這種類型的演出只有現代室內樂團可以勝任。。” (Frankfurter Rundschau. 08/05/2006 德國)

“這個作品是劉索拉的一個獨創… 它融合了不同類型的音樂—古老的中國古琴奏出了探戈的節奏,京劇與高調的表現主義相輔相成。但這並不是在玩弄中樂西奏的遊戲。間接的多形式化創造出的戲劇效果彰顯出個性,支配著舞台上的表現。。。整個結構出奇的緊湊和嚴肅,…她的表演情緒強烈,同時極好的控制了一個寬闊的音域。” ( MAK SU-YIN   [南華早報.香港]     08/11/03)

 

業餘愛好:2007,劉的樂譜設計聯合參展於建築家張永和在柏林策劃的設計展

 

2009年,她編劇/作曲配器的室內清唱劇[自在魂],是她獻給母親的作品,由格蘭美獲獎指揮保羅席勒(Paul Hillier)與丹麥聲樂劇院在英國倫敦巴比坎和丹麥皇家歌劇院首演。
評論:
“劉索拉和席勒非常好的處理了一種極其困難的形式-西方先鋒派與東西方早期巴洛克音樂風格的結合。作品以它驚人完美的質地令人驚嘆。”  - 音樂批評家斯蒂芬.格瑞漢姆

09年作為聯合策劃人,策劃了美國加大高級理論中心[設計中國]大師班。
09年成為TOV-Edition作曲家。


幾年來先後發表了系列散文集,諸如[語音畫]、[你活著,因為有同類]、[口紅集]等。 [口紅集]使劉被評為2009年時尚女性。
"2009年出版《口紅集》,以女性主義視角提出獨特的女性觀點, 對現今女性生活狀態提出思索和獨特觀點,引起廣大女性讀者關注及文學界轟動, 該書長居2009年暢銷書排行榜前位。 " (2009 Woman of the Year 中國《時尚》 )


此期間先後創作的電影音樂包括呂樂導演的獲獎電影「十三顆泡桐」,宁瀛導演的獲獎電影「無窮動」,李少红導演的「門」等。
 

2010-2017

她決定徹底回國,讓[劉索拉與朋友們]中國樂隊“落地”於中國聽眾。
她為樂隊在她的宋莊工作室專門建造了新的排練和錄音場地。
2011年,她作為作曲和聯合製作人,製作了日本無印良品音樂專輯[BGM16],[劉索拉與朋友們]樂隊成員以極致的演奏參與了錄音。此錄音成為無印良品音樂系列暢銷專輯。

同年發表長篇小說[迷戀咒](進入當當排行榜)。
2012年,著名搖滾吉他演奏家劉義軍參加了樂隊。
同年樂隊在798 佩斯廣場參與三聯文化節的演出。

文化界人士評價摘選:
“不尋常和震撼的音樂會。 看到這些年輕人用這樣的能量來演奏這些樂器, .... 從來沒有聽過這樣的聲音。 一種我從未知的人聲領域。精彩。” ( 佛蘭西斯.科波拉-電影[教父][現代啟示錄]導演)
       “索拉就像是一個聲音巫師。音樂會有種原始部落的氣氛,索拉穿著黑袍,像巫師一樣飄蕩出場開講,她當司儀,當導演,當評論,當獨唱,那角色過渡中正是她的本色。每首樂曲的內部起承轉合結構及琵琶鼓聲人聲樂色的互動結合實驗。這樣的呼與吸的吶喊聲音實驗裡,泥土傳統彷彿脫胎換骨,昇華成為浮在半空簡約永恆的氣流。" (榮念曾-香港現代戲劇導演)
         “索拉的聲音就是一個多變的樂 器,而老五的吉他是一個會說話的人!” (嚴力-著名詩人,畫家。2012)

 

2011-2012, 參與了北京現代音樂節新音樂跨界國際研討會策劃;北京現代音樂節執行藝術總監等。
 

業餘愛好:與張永和、艾未未等受邀設計無印良品環保袋。
 

2014年,劉完成了為民族器樂家們領奏而作的新大型管弦樂隊作品。
 

幾年來,劉一直致力於將樂隊“落地”中國,培養更年輕的音樂家,向觀眾解釋新的中國音樂理念。她到處在國內講學。
 

業餘愛好:友情客串姜文導演的[一步之遙](2014)。
 

2015年丹麥打擊樂大師哥特.莫滕森加入樂隊
至此,[劉索拉與朋友們]樂隊已經有了七代源自中央音樂學院和中國音樂院的傑出音樂家。
樂隊在北京國際音樂節,演出了劉的新作品[中國擊打]組曲。不僅獲得媒體的讚揚,也得到了更多國內大眾的關注。
評論摘要:
"索拉致力於為中國音樂尋求屬於當代的表達。"《中國日報》
       “劉索拉民族打擊樂作品驚豔北京國際音樂節” (北京青年報 倫兵.2015)

 

2016年,劉索拉和攝影家於捷在宋莊美術館舉辦了[劉索拉與朋友們在宋莊]聲音影像藝術展(方蕾策劃);同年劉索拉在[雲間書會]關於[活音樂]的演講,得到了廣大藝術界人士的支持。此演講會為四大網站直播,得到眾多文化人士關注。

 

樂隊仍在不斷尋求新的音樂力量,在北京民族劇場的新年音樂會,特邀了著名導演,音樂家,作家張廣天參演;無論樂隊是在北京或深圳迷笛音樂節的跨年演出,都使他們獲得了更多熱情的年輕觀眾。
著名主持人崔永元說:“… 隨劉索拉一同回去,毎後退一步,心就乾淨些。

 

2017年

劉索拉在【東京畫廊】舉辦樂譜設計個展【莫名其妙】,(策劃人:楊迎生)。

「劉索拉與朋友們樂隊」在中國八個城市的保利劇場巡演。同年由藝術家楊迎生策展的劉索拉的樂譜設計圖與聲像藝術展「莫名.其妙」在東京畫廊(北京)首展,展覽得到藝術屆朋友們大力支持,來者眾多,上百萬網上點擊率。同年劉索拉受紐約中國作曲家音樂節邀請,創作了人聲演唱影像與管弦樂隊版的雁鶴鳴,在2018年初由紐約茱莉亞音樂學院樂隊演出。

 

2018-2019

劉索拉雖然已經身染重病,但仍接受了法國蓬皮杜文化中心的邀請,策劃了成都/法國【無定義】音樂節。【劉索拉與朋友們】樂隊是音樂節的開場與終場樂隊。

 

2019後,劉病重臥床,至2022年

 

2022年

在養病期間,劉接受了北京國際音樂節的邀請,創作了大型交響舞曲【大聖傳奇(組曲)】。首演由上海交響樂團演出。首演之後,專業評論界認為“好的音乐作品往往悦耳动听,但是仅仅做到悦耳动听还够不上好的音乐作品。《大圣传奇》作为一部通过委托定制途径来完成的创新型作品,在重现经典小说情节与配合动画电影画面的双方面影响之下,仍然做到了不失创作者的自我面目,并对时代运转中的当前精神氛围多有呼应。”(北青藝評/俊蕾)

 

接受私人美術館的元典藝術獎

 

出版新書【浪跡聲涯】。作家出版社出版。

 

2023年

接受【陳設中國/晶麒麟/】生活藝術家獎

​舉辦樂譜設計個展/元典美術館

bottom of page